师范认证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时间:2025-05-13 点击数:

一、师德践行能力

1.1遵守师德规范

1.1.1【理想信念】

l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

 要论述,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形成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能够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自觉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l树立职业理想,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

 师。

1.1.2【立德树人】

l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形成立德树人的理念,掌握立德树人途径与方法,能够在教育

 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教学,培育发展

 学生的核心素养。

1.1.3【师德准则】

l具有依法执教意识,遵守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

 规,在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l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涵与要求,在教育实践中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

 十项准则》,能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道德规范问题。

1.2涵养教育情怀

1.2.1【职业认同】

l具有家国情怀,乐于从教,热爱教育事业。认同教师工作的价值在于传播知识、传播

 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了解小学教师的职业特征,理解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自主发展。

l领会小学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认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

1.2.2【关爱学生】

l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名

 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保护学生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l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发展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关注

 个体差异,相信每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1.2.3【用心从教】

l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在教育实践中能够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与班主任工作职责,积

 极钻研,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

1.2.4【自身修养】

l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能积极应变,比

 较合理地处理问题。

l掌握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人文底蕴、科学

 精神和审美能力。

l仪表整洁,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符合教师礼仪要求和教育教学场景要求。

二、教学实践能力

2.1掌握专业知识

2.1.1【教育基础】

l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够遵循小学教育规律,结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运用

 教育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2.1.2【学科素养】

l掌握主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

 法。了解兼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综合运用学科知

 识的能力。

l熟悉常见的儿童科普读物和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和肢体语言表

 达能力。

2.1.3【信息素养】

l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平台及其他新技术

 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具有安全、合法与负责任地使用信息与

 技术,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意识。

2.1.4【知识整合】

l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了解学习科学相关知识,以及所教学科与其他学

 科、与小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能指导综合性学科教学活

 动。

l了解融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随班就读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政策,基本具备指导随

 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

2.2学会教学设计

2.2.1【熟悉课标】

l熟悉拟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逻辑和体系结构,合理掌握不同

 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递进关系,具有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的意识和习惯。

2.2.2【掌握技能】

l具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与相关学科实验操作等教学基本功,

 通过微格训练学习,系统掌握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结束等课堂教学基本

 技能操作要领与应用策略。能依据单元内容进行整体设计,科学合理地依据教学目标

 及内容设计作业,并实施教学。

2.2.3【分析学情】

l了解分析小学生学习需求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兴

 趣特点,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预判学生学习的疑难处。

2.2.4【设计教案】

l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理解本课(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课(单元)的关

 系,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情分析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设计学习活

 动,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环节,科学设计评价内容

 与方式,形成教案与学案。

l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能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兴趣进行教学

 设计。

2.3实施课程教学

2.3.1【情境创设】

l能够创设教学情境,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3.2【教学组织】

l基本掌握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的形式和策略,能够科学准确地呈现和表达教学内容,

 根据小学生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控制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合理设置提问与

 讨论,引发小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2.3.3【学习指导】

l依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学习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

 究性学习,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保护小学生

 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l知道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方面的作用,合理选

 择与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学习体验。

l能够运用课堂结束技能,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合理布置作业。

2.3.4【教学评价】

l树立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理念,理解教育评价原理,掌握试题命制的方法与技术。能

 够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作业反馈等实施过程评价,初步运用增值评价,合理选取和运用

 评价工具,评价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l能够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反馈,跟踪、分析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与不足,形成基于学生学习情况诊断和改进教学的意识。

三、综合育人能力

3.1 开展班级指导

3.1.1【育德意识】

l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能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1.2【班级管理】

l基本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熟悉教育教学、小学生成长生活等

 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能够合理分析解决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关问题。

l基本掌握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能够利用技术手段收集学生成长过程

 的关键信息,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能够初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班级指导活

 动。

l熟悉校园安全、应急管理相关规定,了解小学生日常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意外伤

 害事故处理等相关知识,掌握面临特殊事件发生时保护学生的基本方法。

3.1.3【心理辅导】

l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小学生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异性,基本掌握心理辅导

 方法,能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3.1.4【家校沟通】

l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师生、家校沟通交流的渠道和途

 径,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有效交流。

3.2 实施课程育人

3.2.1【育人理念】

l具有教书育人意识。理解拟任教学科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注重课程教学的思想性,

 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

 育,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2.2【育人实践】

l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掌握课程育人方法和策略。能够在教育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

 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合理设计育

 人目标、主题和内容,有机开展养成教育,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体现教书与育人的统

 一。

3.3组织活动育人

3.3.1【课外活动】

l了解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与方法,能组织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

 的课外活动。

3.3.2【主题教育】

l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学会组织主题教育、少先队、社团活

 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四、自主发展能力

4.1 注重专业成长

4.1.1【发展规划】

l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意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动态和发展情况,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4.1.2【反思改进】

l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

 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诊断,提出改进思路。

4.1.3【学会研究】

l初步掌握教育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能用以分析、研究小学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并尝

 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具有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基本能力。

l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4.2 主动交流合作

4.2.1【沟通技能】

l具有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l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能够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与同事、同行、专家等

 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4.2.2【共同学习】

l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了解小学教育的团队协作类型和

 方法,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