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日至2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高端论坛暨广东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顺利举行。论坛吸引了来自香港、澳门,以及广东省不同地区教育人士的参与,并且围绕奥港澳大湾区教育问题进行了交流。我院教育系主任刘蕾和教师况小雪博士参会。
12月1日上午,由广东教育学会姚训琪副会长宣读了《广东教育学会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决定》,并由广东教育学会副会长张路发表致辞。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专委会工作规程,并选举产生了专委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等。随后,参会学者以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为主题,探讨了大湾区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解放思想,创新体制
大会中,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就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问题进行了专题发言,从战略机遇、战略目标及战略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重大的国家战略,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又一重大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能否实现协同创新,直接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关系到能否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而高等教育之于粤港澳大湾区,正是一座沟通未来区域间经济、社会合作和发展的桥梁。当前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缺乏高层次合作的平台与纽带。因此,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架构下实现联动合作发展,就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
二、超越言辞,付诸行动
创新是湾区发展的动力,而教育创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源泉。
澳门城市大学教务长、教育学院院长、澳门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树英博士,为参会人员展示了来自大湾区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之行动研究报告。通过分享《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一电影中的经典片段作为启发,以贝瑟尔国家培训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为例,李树英博士指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重视。由此,他提供了一个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微观实现路径图,供参会人士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部长朱旭东教授提倡,教室文化建设要基于学生的发展,他认为教室是一个情感交流的场所,应该用学生能理解的话语构建教室文化。
香港高等教育评议会秘书长、岭南大学(香港)中国经济研究部副总监周文港也提出,应该通过教育制度创新做好政策基建,从而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三、教育融合,教师发展
12月1日下午,在第一分会场,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存强、广州教育研究院副主任陈发军以及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特聘副研究员余晖就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人口新格局与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学术分享。
佛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舒悦、佛山市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禹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粤港澳教师教育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施雨丹、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学校发展与领导科学系主任童宏保共同探讨了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义务教育问题师资配置、基础教育互利合作、教师教育合作发展及成长机制建设等问题。
四、湾区共生,求同存异
12月2日上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谢维和从宏观上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优势。他提出教育应将“统一性”和“差异性”相结合,并且我们要重视 “地方本位教育”,即重视学习植基于在地现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副会长张沁就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践行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她倡导以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
澳门中华教育会副理事长、澳门理工学院陈志峰副教授围绕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调发展中可发挥的作用与参会者进行了讨论。
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郑文教授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但是,自香港、澳门回归以来,粤港澳等教育合作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尚未形成长期、稳定、有效的合作机制,因此大湾区高校人才培养合作与发展也充满了挑战。
台湾政治大学教育系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客座教授周祝瑛则从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的特色以及发展趋势出发,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她指出我们不仅要思考粤(9个城市)港澳两岸三地的差异以及广东内部“9”的差异,而且应在此基础上探讨教育的融合。
最后,同方知网高等教育行业公司总经理王峰,向参会者展示了中国知网CNKI在大数据平台开发、教育协同、科研协同与智库服务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探讨了如何利用教育大数据支撑大湾区教育协调创新发展的议题。
12月2日,为期两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高端论坛落下帷幕,参会者收获满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这一战略不仅是一项经济战略、合作战略,更是一项要带动三地协同发展的发展战略。而湾区中教育发展直接对应于大湾区发展之人才需要。因此,如何打破机制障碍,突破教育瓶颈,推动区域人才合作,创新教育,建设大湾区人才高地,服务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是粤港澳三方亟待解决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高端论坛活动的举行,也为两岸三地以后的教育合作及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