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定位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以下简称“汉师”)为东莞理工学院最早开办的本科专业(方向)之一,该专业2014年之前由文学与传媒学院(中文系)主办,2014年调整到现在的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本专业在创办以来就秉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全面综合发展的理念,立足东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优质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的、优秀的学习型教师。
汉师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9%,稳居全校前列,就业的平均对口率达97%。95%以上的毕业生在大湾区各公办、民办中小学担任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也有若干学生考取境内外高校研究生,如英国爱丁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等。
二、培养目标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立足东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优质基础教育发展,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笃厚的教育情怀、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素养和语文教育教学能力,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具有较强的反思创新意识、教学研究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在中小学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在企事业胜任文秘和文化管理等岗位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三、培养规格
学制4年,达到《东莞理工学院普通全日制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规定的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按照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一践行三学会”的新要求,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养:
毕业要求 |
践行师德 |
师德规范 |
拥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
教育情怀 |
热爱教育事业,认同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理念与价值,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尊重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岭南的地方文化和人文传统,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需求,有爱心、责任心、工作耐心和细心,立志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四个引路人” |
学会学习 |
学科素养 |
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知识、语言文学理论,具备阅读、鉴赏、表达能力,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了解语文学科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价值;了解语文学科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联系;了解学习科学的相关知识。 |
教学能力 |
熟悉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能够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运用语文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
学会育人 |
班级指导 |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小学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组织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 |
综合育人 |
掌握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掌握学科综合育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了解社团组织建设的工作规律与方法。 |
学会发展 |
学会反思 |
具备终身学习理念,具有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了解语文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趋势;了解并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知识和实现路径,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合理规划教师职业生涯,具备批判性反思精神,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
沟通合作 |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
四、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含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集理论知识与实习实践于一体。其中通识课程由思想政治、七大模块理论课及通识类实践组成。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提升模块、艺体技能模块、人文社科模块和实践模块。专业课程类型多样,包括产教融合课程、双语课程、交叉课程、项目化课程等。专业核心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美学原理、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阅读与写作、中小学语文教学法等。实践环节由专业类实践与课外实践组成,专业类实践包括专业实践、岭南文化考察、教育创意工作坊以及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德育教育、创新创业、特色体育、高雅美育、劳动教育、知行课程。
特色课程:当代小说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国新诗研究等。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共有专业教师1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名,博士5名。本专业实行“双导师制”,聘用了8名小学名师担任兼职教师。近5年,专任教师承担了省级教科研项目6项,市校级12项,3人被评为先进个人,3人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2人获得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三等奖,2名教师获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一、二等奖;校级优秀教师9人,先进个人4人,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专任教师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SSCI及核心期刊10余篇,出版专著5部。
六、教学条件
本专业实习实践基地11个,其中,有两个省级教师教育示范性实践基地。拥有微格教学实训室7间,琴房10间,建有综合实训室(含STEAM创新教育研究中心)、资料室、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展览厅、书画室、美工室、智慧教室、心理咨询室、心理学沙盘实验室、舞蹈教室、合唱排练厅等。专业设施完备,书籍资料和数字教学资源丰富,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研究、实训和实习实践的需求。
七、专业特色活动
(一)求知读书会
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书籍是传承人类知识的载体,读书会则是为学生提供阅读分享与交流的平台。每两周共读一本书,目前,已举办30期活动,求知读书会(前身是汉师一班读书会)是东莞松山湖读书会联盟成员,以此促进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求知在路上。
(二)学术活动:“师说”论坛
韩愈曾说过:“圣人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不只是学校里的老师,还有学校外的老师;不仅有专家、名师,也包括成长中的师友们。“师说”论坛,以“借古人之言,致敬传统,追随先贤脚步,砥砺德行”为目标。论坛不仅邀请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做客论坛,分享他们的教育理念;也邀请中小学一线的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聆听他们的教学感悟;还邀请社会上致力于教育产业的有识之士,了解教育的社会现状。论坛的中心就是为广大师生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学习共同体,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为同学们的发展创造更为多元化的空间。
(三)勤子学堂
勤子学堂是我院的志愿服务项目,也是松山湖“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东莞市“益苗计划”的“重点培育项目”。项目以“齐育后勤子女,共筑和谐社会”为宗旨,强调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关怀力,以减轻后勤员工的育儿负担,使之更安心服务师生。学堂每周末对后勤员工子女进行功课辅导,并开展第二课堂兴趣活动。从项目开始以来,至今共举办了140次活动,活动分为室内辅导与户外拓展活动,总活动时长累计为297个时长。总参与志愿者人累计为938人次,总服务时长达1812个时长。2020年,学院增设了勤子阅读室,坚持“日读一小时,月读一本书”,努力做到以优秀图书净化心灵、释疑解惑。
(四)暖风行动
自2016年开始,我院每年暑期举行暖风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关注边远山区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每年以不同专题,对山区儿童及其家庭、生活环境等进行调研、义教和帮扶。2019年,暖风行动队以“扶贫扶智,筑梦未来”为主题,到韶关黄圃镇助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以“普通话诵七十华诞,规范字书爱国情怀”为主题开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活动。活动受到当地儿童和村民的欢迎。本次活动入围2019年“推普脱贫攻坚”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该计划广东省仅有10支队伍入选,还荣获第五届莞工之星的“团队之星”。